考試咨詢

QQ

微信

微博

  0731-89970096

教師資格

報名網址:ntce.neea.edu.cn(中國教育考試網) 從2020年開始湖南一年兩考,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報名費:筆試70元/科;面試320元/科

備考資料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教師資格>備考資料

2018 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試題答案
發(fā)布日期:2018-11-04   點擊次數(shù):2217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A教育水平

2.答案:A。有教無類

3.答案:A。癸卯學制

4.答案:B。順序性

5.答案:C?聽柌

6.答案:C。①③④

7.答案:D。更有利于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研究

8.答案:D。主題活動

9.答案:A。道德感

10.答案:A。操作定向

11.答案:D。資源管理策略

12.答案:B。不穩(wěn)定、外在、不可控歸因

13.答案:C?涿兰~斯《大教學論》

14.答案:A。平等性

15.答案:D。衛(wèi)生學要求

16.答案:C。開放課堂

17.答案:B。綜合課程

18.答案:B。溫故導入

19答案:C。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

20.答案:C。診斷性評價


二、簡答題

21.參考答案

(1)對注意目的與任務的依從性。隨意注意是一種有預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確、越具體,隨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維持。

(2)對興趣的依從性。生動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隨意注意。對活動結果的間接興趣能夠維持人們穩(wěn)定而集中的注意。

(3)對活動組織的依從性。隨意注意的引起和維持還和活動是否正確組織有關。有些人養(yǎng)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起居飲食很有規(guī)律。

這樣,在規(guī)定的工作時間內,他能全神貫注地工作。把智力活動與某些外部活動結合起來,也有利于注意的維持。

(4)對過去經驗的依從性。隨意注意受到過去知識經驗的制約。一方面人們對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活動,可以自動地進行加工和操作,無需特別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們想要在活動中維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們的知識經驗有一定關系。

(5)對人格的依從性。具有頑強、堅毅性格特點的人,比較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從于當前的目的與任務;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難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隨意注意。

22.參考答案

一般而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包括:家訪、班級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

(1)家訪

(2)班級家長會: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長與班主任及學科教師直接面對面地集中溝通,交流意見或建議,增進互信理解與支持,共同為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協(xié)調配合。

(3)家長學校:家長學校是組織學生家長學習進修的教育機構。家長在專業(y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由此,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教育孩子,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4)家長沙龍和家長委員會:家長沙龍是以家長為主體,以學生學習成長為中心,以教師及專家學者為咨詢指導,旨在提高家長教育素養(yǎng),提升教育理念,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實現(xiàn)以家庭教育為突破口,最終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種形式。家長委員會由關心學校、關心教育事業(yè),具有教育子女經驗的家長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參與學校和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協(xié)助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23.參考答案

(一)小學生發(fā)展知識

(1)了解關于小學生生存、發(fā)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規(guī)定。

(2)了解不同年齡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策略與方法。

(3)了解不同年齡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掌握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知識。

(4)了解幼小和小初銜接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幫助小學生順利過渡的方法。

(5)了解對小學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6)了解小學生安全防護的知識,掌握針對小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為的預防與應對方法。

(二)學科知識

(1)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

(2)掌握所教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3)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lián)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三)教育教學知識

(1)掌握小學教育教學基本理論。

(2)掌握小學生品行養(yǎng)成的特點和規(guī)律。

(3)掌握不同年齡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知識。

(四)通識性知識

(1)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xiàn)知識。

(4)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三、材料分析題

24.參考答案

第一問:

黃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符合新課改學生觀和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首先新課改的學生觀強調:

(1)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學生是具有發(fā)展?jié)撃芎吞幱诓粩喟l(fā)展過程中的人。材料中黃老師知道小偉智力缺陷,思維緩慢說話不流暢等缺點,沒有批評反而給予鼓勵加以正確引導。

(2)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有自身的獨特性,并且與成人有巨大差異。材料中黃老師把小偉看成一個完整人格的人,尊重小偉的性格特點。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的,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材料中黃老師把小偉看成獨立意義的人,沒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小偉,而是給予正確的引導,最終背誦出了課文。

其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強調:

(1)教師應該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材料中黃老師面對小偉的缺點,沒有諷刺挖苦或者嘲笑歧視小偉,而是給予贊揚“你真棒”,通過積極引導加強對小偉的教育,發(fā)掘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2)教師應該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材料中黃老師做法幫助小偉克服背誦課文慢的困難,最終背誦出課文,說明黃老師積極幫助小偉,促進他的學習和發(fā)展,貫徹了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要求。

第二問

“隨班就讀”原本是指讓部分肢殘、輕度弱智、弱視和重聽等殘障孩子進入普通班就讀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作為教師,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進行教育。

(1)關心愛護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尊重他們的人格。在材料中,在小偉要背誦課文的時候,黃老師微笑著讓他慢慢來,沒有歧視他,或者區(qū)別對待他,這一點就體現(xiàn)了黃老師對小偉的關愛。

(2)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動機。在材料中,當小偉背誦完課文之后,老師豎起了大拇指表揚了小偉,雖然小偉背誦的聲音比較奇怪,但是小偉的背誦卻一字不差,老師對小偉的表揚,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3)利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根據(jù)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材料中體現(xiàn)了老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一分為二的看待學生。小偉雖然口齒不清說話比較慢,但是老師對他進行鼓勵,當他背誦完成課文之后,對他進行了表揚,這就體現(xiàn)了老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發(fā)現(xiàn)了教育的突破口,進行了長善救失的教育,最終小偉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4)調動班級中的各方面因素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進行幫扶。作為教師對待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不僅要自己進行關心和愛護,還要調動班級的班干部和普通學生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在材料中,小偉開始要背誦課文的時候,其他同學嘲笑他,證明在班級的氛圍中,有些同學對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沒有擺正態(tài)度,但是后來小偉背完課文之后,大家也給了他掌聲。

25.參考答案

(1)林老師在上完《要下雨了》這一課之后,創(chuàng)新性的留開放性的作業(yè)。既新穎又獨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老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習效果,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環(huán)。材料中林老師讓同學們把小白兔的趣事講給其他人聽,以及你是否還想知道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同時也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其次,作業(yè)布置的類型有知識積累、遷移運用、實踐活動:

①知識積累:這種作業(yè)要求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主動摘抄、搜集材料、積累重要字詞句及經典詩歌和文章。②遷移運用:這類作業(yè)包括復述、朗讀、縮寫、仿寫、改寫、擴寫、形成學習語文的方法等,意在增強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③實踐活動:這類作業(yè)意在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要素的聯(lián)系、語文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材料中林老師讓同學們去講故事,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思考其他動物在下雨后的表現(xiàn)。林老師這樣的作業(yè)設計既能做到積累知識,又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去。

最后,林老師的作業(yè)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改變了傳統(tǒng)抄寫、背誦等作業(yè)布置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符合新課改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受到同學們的一致喜歡,都紛紛表示:“我們好喜歡這個作業(yè)哦”!

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向林老師學習,設計創(chuàng)新多樣性的開放作業(yè),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積累知識、運用知識。

(2)老師在布置作業(yè)時的要求

第一,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和深度,有助于學生對“雙基”的掌握和發(fā)展其智能;

第二,分量適宜,難易適度;

第三,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力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四、教學設計題

26.參考設計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材料:

爬山虎的腳

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jūn)勻(yún),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kòng]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jīng]上。莖上長葉柄[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jiāo)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本文的結構特點。(10分)

(1)【參考答案】

(1)本文思路清晰抓住了爬山虎的特點,注意了事物的細微變化。寫爬山虎的葉子,不僅寫了葉子的顏色、形狀、排列等方面,還寫了葉子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如寫葉子的變化,從形狀上看,是由小到大;從顏色上看,是由嫩紅到嫩綠。

(2)本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語言生動、形象,是學生學習寫作、觀察事物方法的優(yōu)秀范例。

(3)本文結構清晰,第一部分(第1段)——講爬山虎的生長位置。第二部分(第2段)——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第三部分(第3-5段)——主要講爬山虎腳的特點,具體寫它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如指導小學中學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2)【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

①認識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引人注意、均勻、重疊、空隙、葉柄、觸角、痕跡、逐漸、休想”等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③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④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3)設計一個教學活動方案,指導學生觀察植物生長過程并學寫連續(xù)性觀察日記。(20分)

(3)【參考答案】

活動一:觀察植物生長

一、看圖填表,認識葉子

1.學生認真閱讀第二小節(jié),對照課文觀察插圖,找出嫩葉和長大的葉子。

2.每個學生發(fā)一張表格,根據(jù)課文和插圖填寫。同桌互相討論。

3.全班討論,共同填寫,教師板書出示表格。

二、補填圖畫,認識“虎腳”

1.每個學生發(fā)給一幅沒有“腳”的爬山虎簡筆畫。

2.學生默讀第三小節(jié),觀察爬山虎的腳的顏色、形狀和生長的位置。

3.學生根據(jù)課文介紹,選擇合適的水彩筆將“虎腳”補畫出來,然后相互對照,修正。

4.學生上講臺選用合適的彩色粉筆將老師畫在黑板上無腳爬山虎簡筆畫補充完整,隨后由同學評議補充或修正。學生補出的腳”,應從莖上葉棲的反面伸出,“腳”形是六七根技狀細絲、顏色是嫩紅的。

三、剪貼畫片,破解疑難

1.剪畫。

讓學生用彩色橡塑紙或一般的彩色紙,剪出爬山虎莖(棕色)3節(jié),每節(jié)約2厘米寬,5公分長;米葉3片;枝狀細絲3枝;小圖片約20個。準備硬紙板一塊。寬約20公分,長約30公分。

教師也準備一套,尺寸稍大一點。

2.貼畫。

(1)在紙板的左下方貼上一節(jié)“莖”,不粘“莖”的上端,讓其向外傾針;

(2)在“莖”的上端的右側或左側貼上“葉子”;

(3)在“葉柄”的反面貼上“細絲”;

(4)在“細絲”的頂端貼上“小圓片”;

(5)將“細絲”(“腳”)彎曲收縮,使“莖”緊貼在紙板上;

(6)在第一節(jié)“莖”上再貼一節(jié)。然后貼葉子……將三節(jié)“莖”、三片“葉”、三只“腳”貼完。

隨后讓一學生上臺向全班演示一次。通過貼畫讓學生真正明白,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長出一只腳,使莖貼在墻上爬一段;再長出一只腳,再爬一段。)

活動二:觀察日記

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

(1)教師安排學生分小組選定觀察植物,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觀察課前準備的月季、玫瑰等植物生長視頻。(隨后找同學說從動畫中觀察到了什么?)

(2)PPT出示日記的格式,以便學生寫觀察日記。

(3)根據(jù)學生所寫筆記,教師明確要求:1.有順序。2.描寫具體、生動(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4)隨后,師生共同修改寫的片段,并對學生觀察結果做出指導。

(5)學生課下發(fā)一株豆芽,以一周為周期,每天觀察記錄。(記錄具體時間、天氣情況及具體觀察內容。)

例如:

星期一 上午 晴

(具體觀察內容)……

星期二 下午 多云

(具體觀察內容)……

……

27.參考設計

【參考答案】

(1)分類思想是根據(jù)數(shù)學本質屬性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將數(shù)學研究對象分為不同種類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思想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①結合圖形教學滲透分類思想。在教學圖形這一部分知識時,滲透分類思想尤為明顯的。往往要根據(jù)圖形的特征或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如三角形按角分類,則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如果按邊的長短關系分類,三角形可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又可分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教學時,我們就要追問學生:你為什么要這么分?分類的標準是什么?你比較了物體圖形的哪些特征?從而使學生明確分類的標準,掌握概念的本質。

②結合概念教學滲透分類思想。在概念教學中應挖掘教材蘊含著的數(shù)學思想,把握滲透的契機,進行有機滲透。如,在教學“負數(shù)的認識” 一課時,學生對負數(shù)的理解,就要通過數(shù)域的擴充,對“正數(shù)”、“負數(shù)”的理解,從而把握概念的本質屬性。

③結合“解決問題”教學滲透分類思想。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合理的分類,有利于幫助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歸納解題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對物體進行整理分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借助整理房間活動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逐步滲透分類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經歷按一定標準對物品整理分類的過程,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逐步鍛煉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本主題圖

組織學生思考:對比兩個房間,你更喜歡在哪個房間玩耍和學習呢?說一說你的理由,并分享一下你的房間是什么樣的?你有什么好的整理房間的小妙招呢?

板書《整理房間》

設計意圖:呈現(xiàn)課本主題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提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房間,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并通過交流整理房間的心得為本節(jié)課的分類思想做鋪墊,同時也拉近了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的距離,使數(shù)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分類的含義和方法。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新知

提問:“同學們在家里是否都整理自己的房間呢?”“房間都有那些物品需要整理?”“想一想如果是你來幫忙整理房間,你會怎么整理?

組織學生前后桌結成一個學習小組,探討如何進行整理,5分鐘過后提問小組代表討論結果。

預設:書本、鉛筆、鉛筆盒、臺燈都放在寫字臺上,皮球、玩具熊、玩具車都放在柜子里等等。

將學生的分類方法進行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整理房間的過程就是分類,書本、鉛筆、鉛筆盒、臺燈是一類,都是學習用品,所以都放在寫字臺上;皮球、玩具熊、玩具車都是玩具,都放在柜子里;上衣、褲子、鞋都是服飾,放在床上;小凳子是家具,放在床邊。

教師進行歸納:分類就是在不同的物體中,把同一類物品和其他物品分開;分類的方法:分類時先判斷物品中有哪些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用途等,然后把同類物品放在一起!

補充板書,按用途分類:

設置意圖:組織學生經歷按一定標準對物品整理分類的過程,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達自己見解的寬松氛圍,給足了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自主體會理解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教師再給予總結。此外,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1)把會飛的動物圖上顏色

設計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又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數(shù)學,喜歡數(shù)學的興趣。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想一想分類的含義是什么?“分類就是在不同的物體中,把同一類物品和其他物品分開!

(2)如何去分類?“分類時先判斷物品中有哪些具有相同的特征、相同的用途等,然后把同類物品放在一起!

作業(yè):回家按照運用今天學到的物品分類的知識,把自己房間的物品分類進行整理。

設計意圖:在課堂結束部分,通過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回憶今天課程進行總結,布置實踐作業(yè),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體驗分類的含義和分類的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28.參考設計

(1)Key points:

A. Students can learn how to say different times of a day.

B. Students can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lesson to ask and answer what they are doing at an exact time point.

Difficult points:

A.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play the game and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B.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up more phrases about the acclivities they usually do.

(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A. Key words and phrases: get up, brush my teeth, wash my face, have breakfast

B. Target language:

---It’s seven o’clock. What are you doing?

---I’m getting up.What are you doing?

---I’m washing my face.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of this lesson to ask and answer what they are doing at an exact time point.

Emotional aims:

A. Students would feel like to practice their oral English in their daily life.

B. Student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love to study the subjects.

(3)Warming up and Lead-in

Greet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different clocks on PPT.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clocks: What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used for? And lead studen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設計意圖:展示圖片和提出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并且進行頭腦風暴、發(fā)散思維,自然過渡到本節(jié)課所學話題)

Presentation

Present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by showing pictures and doing actions and lead students to guess and speak out the words and phrases.

Play a short video about time and what people are doing. Then ask students what are they doing at... clock and lead students to play the game on book.

(設計意圖:通把圖片和單詞、短語進行匹配,學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記住這些新單詞和短語的含義,進而也為學生做游戲做鋪墊。)

29.參考設計

(1)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

【參考答案】

《小蜻蜓》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兒童歌曲,3/4拍,五聲F宮調式,四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舒展的節(jié)奏、流暢起伏的旋律,訴說了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情景。結尾句上行四度后又連續(xù)上行,似乎是小蜻蜓在炫耀自己的飛行本領,同時以肯定的口吻告訴學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讓兒童們懂得愛護蜻蜓、保護益蟲的道理。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

【參考答案】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完整充分聆聽歌曲,感受小蜻蜓的輕盈舞姿,樹立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小組合作等形式,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

知識與技能:理解3/4拍的強弱規(guī)律,并能夠完整清晰地演唱歌曲。

(3)依據(jù)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加入課堂打擊樂器,豐富歌曲表現(xiàn)力”教學環(huán)節(jié)并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①教師播放小蜻蜓在空中飛舞的視頻,引導學生邊演唱邊做動作感受歌曲的律動。

②教師引導學生,將學生做出的動作改編成拍打身體,引出3/4拍的強弱變化規(guī)律并進行講解。

③教師拿出碰鈴和三角鐵,擊打節(jié)奏,學生感受不同樂器的聲音特點。

④學生運用碰鈴和三角鐵,結合歌曲進行練習。

⑤教師帶領學生以同桌小組為單位,展示評價。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學生處于小學低年級階段,以形象性思維為主,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教師在進行打擊樂器進行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感受節(jié)拍特點,吸引學生興趣,再進行樂器加入練習。現(xiàn)在我們的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作為主動學習者,教師的活動設置需要層層深入,先從感受節(jié)拍理解音樂特點,再感受樂器的特點,最后結合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展開樂器的練習,這樣的教學步驟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學習。

30.參考設計

(1)教學重點:彈性屈伸與快速有力起跳相結合。

教學難點:上下肢動作協(xié)調配合。

(2)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說出立定跳遠項目的含義,初步了解跳躍的基本健身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立定跳遠的學習和游戲,發(fā)展靈敏、速度、協(xié)調和力量等身體素質,增強彈跳力,形成一定的時空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各項跳躍的學習活動,體驗跳躍運動的樂趣,養(yǎng)成果斷、勇于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

(3)基本部分教學方法及設計理由

①示范

提問:老師立定跳遠的時候,按照身體的姿態(tài)的不同立定跳遠能夠分為哪幾個環(huán)節(jié)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總結共分為預擺、蹬地起跳、空中展腹、落地緩沖四個部分,并表揚學生。

②講解

配合掛圖語言講解動作要點,將其歸納為:兩腳左右開立,彈性屈伸擺動,同時兩腳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使身體充分伸展,落地屈膝緩沖。

【設計理由】根據(jù)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的理解特點,通過生動的講解、示范,借助掛圖,幫助學生建立立定跳遠的初步動作表象。

③練習

a原地徒手模仿練習。

組織教學:四路橫隊,聽教師口令一組一組跳,組與組之間進行觀察學習。

【設計理由】通過徒手模仿的練習,體會用力的發(fā)力順序。

b首先是小青蛙練習營—原地做彈性屈伸連續(xù)起跳。

【設計理由】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腿部力量以及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

c然后引導學生變青蛙,去跳躍障礙捉害蟲,障礙為跳上30-40厘米的跳箱蓋。

【設計理由】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蹬伸用力和手腳蹬擺配合的技術,解決本課的易錯點。

d最后是組織有能力的學生繼續(xù)跳上40-50厘米的跳箱蓋并跳進沙坑。

【設計理由】目的是體現(xiàn)分層教學,給予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通過練習增加騰空的時間,便于學生感受空中展體和落地瞬間向前伸小腿的動作,利于掌握技術動作。

④檢驗—優(yōu)生展示,鼓勵學生互相評價。

【設計理由】通過同伴之間的互相展示,激勵學生,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

⑤教學比賽—誰是“青蛙王子團”。

方法:分成四組,在四組跑道上分別設置1米、1.5米、2米、1米、1.5米、2米循環(huán)的20米除害蟲通道,不同的距離點放置不同數(shù)量的害蟲(沙包),組內人員可根據(jù)個人能力選擇跳躍的距離,看哪組收獲的沙包多,即成為“青蛙王子團”。

【設計理由】在游戲中強調安全的同時還要強調在游戲中運用本節(jié)課的動作的要領,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學以致用。

31.參考設計

(1)①剪紙的裝飾紋樣是許多民間藝人在長期的剪紙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用于表現(xiàn)特定事物、美化事物的裝飾紋樣。

②常用的剪紙裝飾紋樣有鋸齒紋、月牙紋、魚鱗紋、漩渦紋、云紋、水紋等。

(2)

知識與技能:了解魚的基本形狀,認識對稱形,并用對稱方法剪一幅對稱魚形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討論、認識對稱形并掌握剪對稱魚形的基本技巧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驗剪紙帶來的樂趣,提高對民間工藝的熱愛之情。

(3)

①激趣導入:

多媒體展示《海底總動員》動畫片段,引導學生觀看并說一說動畫片中小丑魚的特點。

學生觀看動畫并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動畫片中的小丑魚有著橙黃色的皮膚和環(huán)繞身體的白色斑紋,而且這些花紋具有對稱的特點,進而引出課題《剪對稱魚形》。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導入新課變動為靜,融聲、形、色為一體,并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②作業(yè):

作業(yè)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魚,剪一件與眾不同的魚形剪紙作品。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輔導。

展示:設置畫展的情境“海底世界”,將學生作品貼在展示臺上,并請同學以魚的朋友的形式展開評價“介紹你邀請來的魚兒?”“你認為哪條魚兒是最美的?”

學生從魚的外形、花紋等方面進行評價,教師總結點評。

【設計意圖】以情境的方式展示作品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互評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的意識。





在線咨詢

  • 0731-89970096
  • 177-7319-1504